初審編輯:曹亮
責任編輯:李麗娟
濱州日報訊 高新區黨工委、管委會認真貫徹市委、市政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林水會戰“提檔升級”決策部署,以“千乘古韻 ·生態高新”建設為目標,明確把“六水六綠三載體”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林水會戰的總抓手,扎實開展擴規提檔建設工程,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去冬今春高新區造林任務5000畝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合格造林6000畝,其中經濟林317畝;完成林苗、林菜等林下經濟1925畝;完成村莊綠化7個。完成節水增效工程3240畝,水肥一體化工程1000畝,建設高標準農田6800畝。已完成8個補課村和4個提升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任務,超額完成了市委、市政府下達的各項任務。
高新區黨工委、管委會高度重視,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,分管副書記、副主任先后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議,要求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林水會戰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部署,各負其責,密切協作配合,齊抓共管掛圖作戰。各街道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解決重大問題,分管負責同志全力以赴、靠前指揮,有力地推動了全區林水會戰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順利開展。
該區實施“政府租地、公司種樹”的模式,區管委會租賃土地按每年1300元/畝承擔土地流轉費用,今年共投資780萬元對6000畝新建林地統一進行土地流轉;由專業綠化公司,采用公司化和工程化造林模式進行綠化和管護。另外,管委會加大了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持力度,提高了獎補比例,區財政對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的村居,按照投資額的50%獎勵街道辦事處。
按照林水會戰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任務部署,該區明確各項工作時間節點和責任主體,制定推進計劃,抓好亮點工程建設。林業方面:重點打造了2000畝的高十路兩側、拐溝李、勝利社區等片林示范片;打造濱小鐵路、濱博大道、支七路、付樊路等干線道路綠化工程23.4公里,綠化面積2548畝;重點打造蒲河園林式精品綠化135畝,經濟林317畝。水利方面:完成南四村、南董村等村節水增效工程3240畝,水肥一體化工程1000畝,高標準農田建設6800畝。啟動大道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,施工計劃已獲省水利廳批復。美麗鄉村建設方面:完成了21個美麗鄉村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,高標準完成8個補課村和4個提升村建設任務,F代農業方面:緊緊抓住沿黃高效生態示范區建設契機,大力助推農業“新六產”發展,現已形成中喜生態、山東甬利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9家。
該區把林水會戰和創森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,推行“日調度、周督導、月總結”工作制度,加大督導檢查力度,對工作不力的責任部門進行嚴肅問責。同時,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,多形式、多方位、多視角地宣傳林水會戰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,及時刊發、播報會戰工程建設情況,總結經驗,樹立典型,形成人人關心、支持、參與會戰的濃厚氛圍。
下一步,高新區將繼續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,進一步加大管護措施,建立長效機制,在鞏固林水會戰成果的基礎上,繼續實施提檔升級戰略部署,為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貢獻高新區的力量。
新聞鏈接:
蒲河水系綠化建設項目6月底完工
濱州日報高新區訊(通訊員 張春峰 位國峰 報道)蒲河水系綠化建設項目是高新區2018年重點打造的水系綠化景觀項目,項目由濱州市規劃設計院設計,分為多功能活動區、生態河岸區和濱水休閑區。
在規劃設計上體現自然生態,形成疏林草地,營造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觀效果。綠化設計尊重現狀,利用大地景觀藝術的處理手法,平地處成片栽植黑心菊、鳶尾、波斯菊,沿水種植千屈菜,局部點綴榆樹、碧桃、垂柳、海棠、紫薇。沿河種植水生植物蘆葦,濱水種植連翹、榆葉梅、櫻花等花灌木,做到三季有花,四季有景。
蒲河水系綠化建設項目(高六路—科技路)于2017年冬全面動工建設,截至目前,已栽植完成蒲河水系園林式精品綠化面積135畝,栽植以大規格苗木元寶楓、國槐、白蠟為主的喬木和以海棠、木槿、雪松為主的灌木15720棵。下一步將鋪植黃菖蒲、千屈菜、苜蓿草為主的草坪,整個項目預計2018年6月底完工。
項目建設完成后,在蒲河兩岸形成集休息觀光于一體的生態水系綠化景觀帶,充分利用蒲河水資源,發揮自然生態濕地效應,創造“慢跑林蔭道,垂釣蒲草邊;花溪疏林地,小酌湖亭里”的景觀意境。
小營街道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
濱州日報高新區訊(通訊員 張春峰 位國峰 報道)2018年,小營街道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,大力實施“美麗鄉村”建設,以提高群眾滿意度和提升居住舒適度為標準,計劃打造省級示范村1個,提升A類“補課”村6個、B類“補課”村3個、C類D類村升B類村3個。對涉及村建設道路及配套設施、文體場所,栽植綠化樹木,繪制文化墻,整治村容村貌、環境衛生等。
臺西劉村是今年該街道打造的省級“美麗鄉村”示范村,臺西劉村位于小營街道西北部,總戶數287戶,總人口832人,耕地面積1861畝,該村有股份經濟合作社1個,小企業2家,養殖小區1個,以種植、養殖、物流運輸等為主要經濟來源,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.5萬元,村集體年收入23萬元。
在“美麗鄉村”建設中,臺西劉村主要進行了以下方面建設:一是對村中“三橫十二縱”共4.5公里大街胡同進行了全方位改造,新建6公里排水設施。二是對村中街道兩側及空閑地進行了綠化提升,栽植國槐、法桐、紅葉李等樹木2000余株。三是對溝塘和垃圾死角進行了集中清理。四是新建文化健身廣場一處,安裝健身設施及文化宣傳欄,宣傳村中的衛生文明戶、好婆婆、好媳婦等道德模范,樹立村莊正能量。
下一步,將積極爭取和籌措資金,對村內“三橫十二縱”大街胡同、進村口節點進行綠化美化提升;對進村橋梁、村北道路、村東養殖棚進行加固改造;繪制以黨建、傳統文化、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文化墻;建設4000平方米果樹園。
高新區綠化干線道路23.4公里
濱州日報高新區訊(通訊員 張春峰 位國峰 報道)高新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把實施干線道路綠化工程作為開展“林水會戰”的重要載體,著力打造了濱博大道、濱小鐵路、付樊路—支七路—東干排等干線道路綠化工程,綠化道路23.4公里,綠化面積2570畝。
該項目區始于青田街道辦事處小付家村,止于小營街道辦事處大孫村,占地面積1678畝,全部土地由高新區管委會進行流轉,土地租賃費每畝每年1300元。
該項目區總投入1830萬元,栽植苗木以白蠟、國槐為主,畝栽植55株。其中,東干排栽植苗木9600株,支七路栽植苗木34500株,付樊路栽植苗木23990株,濱博大道栽植苗木24650株。
該項目區按照工程化造林要求,通過對外公開招標的方式落實施工單位,精心組織實施,栽植完成后全部落實專業公司進行專業管護。項目完成后,進一步改善高新區轄區內干線道路環境,提升高新區形象品質。
初審編輯:曹亮
責任編輯:李麗娟